亚太股市遭遇冲击
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阴霾持续发酵引发连锁反应,亚太股市遭遇新一轮波动。3月31日,MSCI亚太指数一度下跌2%,日本股市跌幅超4%,韩国综合股价指数下跌3%,A股和港股也同样走低。
在关税政策的阴霾下,亚太市场是否将更长时间地承压?如果全球关税政策升级,哪些市场和行业可能受到更大影响? 我们来听听法国里昂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李徽徽的解读。
亚太市场短期承压状态或将持续
李徽徽:我们认为亚太市场短期内承压状态预计将持续更长时间,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长期存在。当前美国实施的对亚太市场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政策,不仅抑制了投资者风险偏好,还直接冲击了亚太经济体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外向导向型经济体高度依赖对美出口,出口订单萎缩将直接导致企业盈利下滑,进而影响资本市场信心,导致股市长期面临调整压力。
第二,一些亚太经济体结构较为脆弱。亚太经济体对全球供应链的敏感度较高,关税政策导致供应链成本增加,并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企业盈利能力短期难以恢复。此外,美联储降息放缓的可能性上升,全球资金可能继续流出亚太新兴市场,加剧市场波动性。
第三,中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有滞后性。虽然亚太各国已启动经济结构调整,但贸易摩擦和关税政策短期内仍可能延续,这种政策环境将加剧经济转型的阵痛,降低投资回报率,迫使投资者持谨慎态度,使得亚太股市难以快速反弹。
综上所述,亚太市场短期承压状态预计至少持续一到两个月,除非关税政策出现明显转机或经济结构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
预计日韩、东盟市场受较大冲击
李徽徽:如果全球关税政策进一步升级,以下市场和行业预计将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
市场方面,第一是日韩市场。日韩作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产业链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如果美国进一步提高汽车、半导体、消费电子产品的进口关税,日韩市场出口将显著受挫,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下滑将较为明显。
第二是东盟市场。如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出口驱动,这些国家在消费电子、纺织、鞋类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产品最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目标,市场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将更加突出。
行业方面,首先我觉得受冲击比较大的行业就是汽车制造业,特别是像日本、韩国的汽车巨头,关税的升级将导致其在北美的市场份额急剧下滑。产业链上下游零部件供应商也将面临利润收缩的风险。
此外还有半导体和电子消费品行业。像日韩地区,半导体的产业链高度国际化。关税壁垒一旦上升,将直接损害出口规模和盈利能力。
最后一块是纺织服装、鞋业等轻工业,比如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纺织服装行业高度依赖欧美市场订单,关税政策升级对这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将构成致命打击,企业现金流可能大幅恶化,也增加了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
“对等关税”加剧全球市场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对全球市场带来持续冲击,而本周三即将公布的“对等关税”措施,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目前,市场普遍担忧特朗普本轮关税或将覆盖范围更广、税率更高,甚至可能波及其所有贸易伙伴。
上周五,欧美股市收低。其中美股跌幅较为显著,道指跌1.69%,标普500指数跌1.97%,纳指跌2.7%。本周一的市场情绪依然低迷,股指期货继续走弱。市场正在消化特朗普政府可能推出更大规模关税的预期。
关税政策或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哪些实质性影响?美企的盈利是否可能受到较大冲击,从而带动市场进入持续调整?我们来连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
“对等关税”有多方面影响值得关注
胡捷:特朗普此次推出的所谓对等关税,显然在策略上与上一轮有所不同。上一轮关税主要针对特定国家或特定商品,更有选择性,而此次则是一揽子关税。这一变化下,以下几个方面或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商品价格将普遍上涨。哪怕关税加征是一次性的,也仍会对价格产生明显影响。例如,进入美国的汽车价格预计将上涨约11%。因此,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许多产品的价格都会上涨,这对控制通胀显然是一个负面消息。不过由于关税本身是一次性加上去的,是否会因此对通胀预期产生持续的影响,从而引发更多问题,仍值得关注。
其次,美国GDP的增长率料将在冲击下进一步放缓。美国今年的GDP本来就因为面临持续的高利率影响,会有所放缓,而此次关税冲击将加剧这一趋势。
最后,供应链的重新布局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特朗普推出关税,既是为了减小贸易逆差,也是希望从长远角度推动供应链回流美国。随着这一普遍性的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对全球供应链的重新布局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确实值得关注。
不确定因素将持续扰动美股
胡捷:在过去一个多月中,美股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已接近技术性熊市的边缘。接下来,由于不确定因素的持续存在,美股仍将继续承压。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关税政策的影响可能会扰乱企业的生产节奏,包括定价和供应链调整等等。这些变化将导致企业生产计划发生变化,对盈利产生负面冲击。
从技术面分析,任何不确定性,包括利率变化、高估值、心理影响以及关税所带来的动荡,都可能使股价持续承压。目前来看,美股的承压状态可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我个人估计,未来三到六个月,这些不确定因素仍然会是漂浮在美股上方的一朵阴云。
国际金价突破3100美元
避险情绪在全球市场蔓延,黄金价格再次刷新历史新高。COMEX黄金突破3150美元/盎司,涨幅超1%。历史上,每当全球经济面临高度不确定性时,黄金都会成为避险资金的主要选择。 黄金的避险功能是否会持续强化?从投资配置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环境下,黄金是否仍是最佳避险选择?我们来听听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张岸天怎么说。
避险情绪为当前市场主线
张岸天:现在很清晰的市场主线就是避险情绪。
可以看到美股明显回调,美债收益率上升,金价也创下新高。尽管美元的避险吸引力已经被黄金显著削弱,但美债的十年期收益率目前已下滑至4.19%,此前一直震荡在4.25%左右。
除了避险情绪外,美国经济基本面降温的预期也带动了美元指数走弱,而这一走势也对金价形成了支撑。
此外,另一重对黄金的利好因素是在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背景下,国内险资落地了黄金配置交易,使得除央行购金之外,也为全球黄金市场提供了比较明显的增量。
接下来,4月2日的对等关税和周五的非农数据将成为市场关注的关键时间节点,可能会对金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一种可能性是,如果对等关税未达到预期,同时当前的避险情绪有所降温,那么金价可能会出现回调。另一方面,若周五的非农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更多降温的证据,可能会导致美元走弱并引发美债收益率破位下行。在这种情况下,金价将获得进一步支撑。
黄金避险价值日益显著
张岸天:从中长期来看,黄金的避险价值正在变得更加明显,主要源于全球储备多元化的趋势以及美国频繁使用金融制裁后,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逐渐受到削弱。考虑到本金的安全性,长期储备性质的资金对票息的敏感度较低,这使得黄金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例如,印度、波兰等国的央行已经增加了黄金储备,并将其存放在本国央行,而非传统的纽约或伦敦。这表明广州期货配资公司,海外市场对美国未来经贸政策以及其维持强美元的意愿缺乏信心。这些因素也将为黄金在中长期的避险功能提供明确支撑。